找到相关内容4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能“顿悟”说之评价

    ,强调主体的自我觉悟高于一切,极大地突出了做为主体的个人存在,增强了主体的权威和自尊。后人概括他的心性论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求佛开辟了一条新的蹊径。  慧能的主体心论亦是心性本体论。他认为...含万法是大”指心性为体,“万法尽是自性”指万法为心性之用:这是从心本体论揭示心和物之间的关系,体用相即,因此,性即万法,万法即性。这种心本体论的体用观为慧能的“顿悟”说奠定厂理论基础。慧能说:“故知...

    孔 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45462224.html
  • 论禅宗心性思想的发展

    著名的“心地性王”B28命题之中所涉及之“心”,指的是作为众生主体的整体的“心”,网罗了“心”之所有方面。所谓“心地”也就是心之本体、本性,这样的“心地”自然是自性了。从心性本体论的角度看,心与性,...论禅宗心性思想的发展   从特定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由菩提达摩直至慧能之前的禅学称之伟如来禅”,将慧能所创之南宗禅及其荷泽神会、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三系并弘时代之禅宗称之伟祖师禅”,由此三系分化出来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02862769.html
  • 禅宗美学论纲

    在禅宗那里,“禅”作为本体范畴,是以“立心”(佛性论是禅宗哲学的基本理论,而佛性论的实质是心性论)建构其心性本体论的。因为禅宗是把心性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而“心”这个概念又是整个禅宗哲学与美学的理论...独特的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禅宗美学是对人的  生命存在、意义、价值的诗性之思,是对于人生存在的本体论层面的审美之思,因  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的生命美学。禅门宗师提出的“道由心悟”  的命题...

    皮朝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2463923.html
  • 佛性与人性——论儒佛之异同暨相互影响

    儒家向来重人、重人性而不谈抽象本体,但自隋唐之后,儒学便一反不谈本体的传统,而倡天人合一的心性本体论。在修养方法上,儒学也受佛教“明心见性”、“反观心源”等修行方法的影响,而大谈“复性”、“善反”、“...思想路线有所偏移,倡“天人感应”,但所讲仍不离开“人”,仍把“人”视为“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者。  儒学至宋又起一高潮。受佛教“佛性本体”、“心性本体”思想的影响,宋儒也开始谈“天道本体”、“...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3564645.html
  • 论《坛经》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蕴

    之处。难怪有人明确认为:修身以儒,修心以佛。佛安心,能治骨髓之疾,儒劳心,只治皮肤之疾。  《坛经》的心性理论,在“儒门淡?白,收拾不住”的情势下,启发了宋明儒学心性本体论的建立,激发了宋明心性命理之...概说。  第一,“即心即佛”的佛性论。在成佛的根据和可能性问题上,《坛经》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心性本净。众生与佛的差别仅在于自心(性)迷悟的不同,《坛经》说“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

    王月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21765736.html
  • 从南宗与北宗心性思想的差别看禅宗的正式形成

    所言之心与性的关系,自然可以有如上引文所说的几种关系。从心性本体论的角度看,心与性,准确地讲是自心与自性,只能有一种关系,即同一关系。这种心性同一可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就众生的证悟即解脱方面而言;二是就...【内容提要】 从现有资料看,南宗与北宗的对立虽然可能产生于慧能、神秀的弟子辈之间,但这并不是说慧能与神秀之间没有重大的理论分歧。从心性论角度看,南宗以上之禅法,与慧能之后的禅宗,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3339245.html
  • 理学与禅学

    显然,其以“诚”为本的思维方式,虽然与禅宗以心为宇宙之本和万物之本不尽相同,但却是受祖心“向自家屋里打点”的启发,并在禅宗心性本体论的影响下而成就起来的... 关键词:理学、禅学、宋儒、心性、援禅入儒,体大思精   ----------------------------------------------------------------------...

    麻天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0248915.html
  • 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

    之间的影响关系时,很容易发生偏差。   道教的学理化,也就是心性思想的出现,有两个标志,即道性论与道体论的建立。前者几乎是佛性论的翻版,后者则是道家道体论、玄学本体论与佛教理体论相结合的产物,而...mdash;—中观学为诠释视域形成的,因而它是先秦道家宇宙生成论以及汉代之后极为流行的元气自然论与“佛教本体论”的结合。道教道体论既有与佛教心性本体论相同之处,又有...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752025.html
  • 论《楞严经》的真伪之争及其佛学思想

    其性而言,都是本於如来藏妙真如性。概括而言,其乃依真起妄,因此应该说其为"性真相妄"。这样,一切众生所具的此"无始菩提涅?元清净体"就成为众生色身和识心的依据或本体。  三、《楞严经》的心性本体论与...  主题词:楞严真伪如来藏心性论  --------------------------------------------------------------------------------  ...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953535.html
  • 近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与日本的“批判佛教”

    此言之不详, 后来的天台、华严、禅宗正是顺着《起信论》所蕴涵的这一向度而建构出各自的心性本体论的。  这就引出了我们对松本史朗、 谷宪昭“基体”说的第三点反驳———隋唐佛教心性本体并非如二位所说的“...合法地位,如来藏思想是中国佛教“误读”的产物;二是以玄奘的唯识学为正统而竭力批评南北朝时流传的古唯识学;三是以“心性本寂”与“心性本觉”来区分中国佛教。  日本的“批判佛教”直接起源于日本曹洞宗内部对于...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659638.html